【资料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16日,央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
今年以来,我国M2和人民币存款延续较快增长态势。4月末,M2、各项存款均同比增长12.4%,分别较上年同期高1.9个、2个百分点。M2和存款增长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要合理看待。
理论上,中长期货币和存款的增长主要是经济发展和货币化进程带动。一是经济增长驱动。按照货币需求理论,经济规模和增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变量,企业投资扩大、居民消费增加、经济体量增大都会带来货币需求的上升。过去十年(2013-2022年)名义GDP年均增速为8.8%,同期M2年均增速为10.6%,与其基本匹配并略高1-2个百分点,合理满足了实体经济发展的货币需求。二是转轨阶段的货币化需求。过去我国货币增长还受金融深化过程的货币化影响,除GDP增长外,资产价格的大幅变化也吸纳了货币的增长,使得通胀水平能够基本稳定。此外,从横向对比看,各国自身经济特点对货币及存款增长也有影响。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和居民习惯于储蓄存款,使得货币和存款需求较其他经济体更大。统计口径方面,美欧对存款纳入M2统计有金额或期限方面的要求,我国则没有类似限制,M2口径也相对较大。
实践中,搞好跨周期调节的要求更加明确,近期M2和存款的较快增长很大程度是宏观政策适度发力、市场主体行为变化的体现。
从宏观政策看,去年以来,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稳增长一揽子政策陆续实施,货币政策充分发力,配套资金先行到位,相应表现为金融数据领先于经济数据。从商业银行看,前期政策的传导效果进一步体现,带动M2较快增长。银行信贷投放加快,有力满足实体融资需求,1-4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1.3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元。银行购债力度也明显加大,有效支持财政靠前发力,1-4月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增加2.9万亿元,同比多6253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在全部债券投资中增量占比达76%。从企业和居民主体看,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化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不断理顺完善,理财打破刚兑、净值化后,与存款利差也趋于收窄,企业和居民理财资金回流为表内存款,推升了M2增速。一季度末,资管产品直接汇总的资产合计94.7万亿元,较年初减少1.6万亿元。另一方面,疫后实体经济的生产流通传导、消费需求等恢复仍有时滞,经济循环阻滞摩擦未消,也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市场主体的货币持有量和预防性储蓄存款上升。
中长期看,经济平稳增长、物价稳定是检验货币增长是否合理的标准和关键。总的来看,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保持基本匹配,实现了较快增长和较低通胀的优化组合。过去十年实际GDP年均增速为6.2%,CPI年均涨幅在2%左右。近期M2增速与通胀和经济增速间存在一定缺口,主要是政策效果显现、需求恢复存有时滞所致。未来随着疫情影响进一步消退、市场预期持续好转、经济加快恢复,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意愿回升,前期积累的预防性储蓄有望逐步释放,有利于M2和存款平稳增长。3-4月住户存款同比多增额较1-2月已明显收窄,4月末M2增速也已较2月高点回落0.5个百分点。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