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3日讯 近日,由滨州医学院党委宣传部、校团委联合组建的艺术治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7人来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实地参观考察音乐治疗,就“医教结合”新模式与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确认了具体的课程体系和模式实施的原则、路径,并就“医教结合”模式的具体实践达成了初步共识,为高质量探索新文科和新医科建设的创新发展奠实了基础。
上午9点,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科教处处长吴惠群,心理科副主任、音乐治疗中心负责人张晓颖在医院F段一层会议室会见了实践团一行。吴惠群回顾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与滨州医学院在助力康复事业发展过程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对考察事项的具体对接进行了说明,并简要介绍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科教工作的基本情况。他希望,实践团队要以此次暑期社会活动为契机,深入了解康复医疗发展现状,深刻理解新时代国家康复事业的发展成就,在成就观摩中提升思想认知,做好学用结合,在新时代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建功立业,奋勇前行。张晓颖从发展历程、组织架构、资源配置、治疗特色、疗效机制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音乐治疗中心的基本情况,双方就具体的考察细节和安排进行了磋商。
9点20分,实践团队成员分为四组来到音乐治疗室,对音乐治疗的具体案例过程进行了观摩、学习。治疗室挂满了患者康复后送来的锦旗,在锦旗密布的间隙贴满了国内外来宾和社会团体参观音乐治疗的照片,从侧面反映出音乐治疗中心通过临床实践锻造的良好影响力和美誉度。治疗现场,音乐治疗师与患者面对面,随着熟悉的旋律递进,实践队成员惊喜地发现,患者的手开始轻轻微动,试图击打节拍,原本的语言障碍也有改变,口中发出简单的音节,并随着节奏通过哼声合拍,面部的表情也逐渐丰富起来。观摩后,实践队成员围绕音乐治疗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内在逻辑、音乐治疗的侧重内容、治疗曲目选择、音乐素养的影响、患者心理与艺术治疗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提问,张晓颖耐心地一一进行解答,并强调:“音乐治疗对于治疗师的专业素养和细致的捕捉能力要求特别高,他们要在弹奏的过程中不断细致而迅速地捕捉患者的切入点,并及时进行强化回应,进而对疾病实现精准的干预。”
实地观摩治疗案例之后,双方召开艺术治疗“医教结合”模式座谈会,艺术治疗暑期社会实践队负责人从微专业申报、多层次人才培养贯通、课程体系建构、教疗结合定位与衔接等方面汇报了艺术治疗“医教结合”模式的思路与计划,张晓颖认真听取了相关汇报,就相关细节进行问询,并就艺术治疗“医教结合”模式的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一要找准定位方向,结合学校特色和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确立发展思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二要强化实践行动,要着力于贯通艺术教育、艺术疗愈、临床治疗不同阶段和领域的衔接与贯通,以实践促学习,以行动抓落实,确保发展理念和思路落实、落细、落好;三要注重发挥科研支撑作用,以研促教,以研助疗,着力于医教研协同,推进艺术治疗“医教结合”模式高质量发展。
最后,双方一致表示,将加强联系和沟通,互通有无,深化交流,为艺术治疗事业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座谈会结束后,实践团一行深入心理科、物理治疗科、作业治疗科、水疗等康复科室,对当前康复医疗的具体实践进行了现场体悟,有效推动了同学们将课堂知识予以现实实践的精准转化与确认,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据了解,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音乐治疗中心成立于2016年7月8日,是国内首家具有康复特色的音乐治疗中心。目前,音乐治疗中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音乐治疗技术资源中心、示范窗口和人才培养基地,在推动音乐治疗在康复服务中的应用,促进残疾人康复技术与服务水平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滨州医学院是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康复医学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在全国率先建构大康复学科体系,康复治疗资源丰富,为艺术治疗的“医教结合”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团队所倡导的艺术治疗“教疗”模式以新文科、新医科建设理念为指导,着力于艺术学、医学、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等多学科跨学科融合,旨在贯通艺术教育、心理疗愈、临床诊治不同领域的多阶段壁垒,倡导医教研协同,通过具有审美共情体验性的教学场域建构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疗愈身心的目标任务,并积极向临床诊治拓展,最大限度发挥教育资源的有效性,为培养新时代专业人才探索创新路径。此次实践团队汇集了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学生,指导教师均具有相关专业领域的博士学位和教育教学经验。此次考察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之行,实现了优势资源的有效沟通,并就具体的实施框架完成了专家咨询和初步共识。接下来,团队还将持续考察滨州医学烟台附属医院、烟台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等医疗机构和高等院校,为艺术治疗“医教结合”模式的高质量实施拓展资源,提供有力支撑。
闪电新闻记者 吴丽兰 通讯员 常静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