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
“ToB”近几年很火,大厂小厂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ToB解决方案/产品。“SaaS”在潮流的牵引下也成了热词,国内的SaaS虽然起步晚于欧美市场,但也在以火速的拓展效率进入到了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选型的视线。从各种办公协同类型的文档、会议平台,到企业内部的CRM SaaS、ERP SaaS等管理平台,一时间SaaS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么SaaS、PaaS、IaaS怎么定义?
SaaS和IaaS无需多说,而针对PaaS的概念,我比较赞同“PaaS是SaaS的内部架构平台”这一理念,所有SaaS需要PaaS当中的业务可定义和平台间可扩展的能力,即通过PaaS的能力补充SaaS无法个性化开发的这个不足。
第二章、SaaS的机遇与挑战
国内SaaS起步较晚,萌芽于2004年至2005年,2010年左右正式起步。中国企业级SaaS品类多样,但相比全球SaaS渗透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如下图(Mob研究院出品,2022年6月)
得益于十四五规划的倡导,企业数字化升级的热潮,各类企业分别选择“上云”。
同时SaaS产品的出现笔者认为也是去中心化在软件行业绝佳的体现,不再拥有绝对的龙头企业也是众多创业SaaS团队可以生存、发展并创新的外在因素。
第三章、SaaS创业过程的取舍
1、是否需要支持个性化?
吴昊老师曾在某次共创会上与诸多位创业公司的高管通过实际经验得出了一个结论:所有定制阶段的架构、代码和页面设计都无法复用到标准产品中,只有对业务和产品的认知(Know how)可以延续。
摄入理解一下,商业化产品“创意阶段”的定制化需求都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行业与细分的业务场景,而非功能本身。那怎么去真实落实定制化的需求?
吴昊老师如下建议:
1、用第三方的低代码工具实现
2、预置与其他常见SaaS产品(如OA/CRM等)打通
3、实现Open API,交外包技术团队完成
4、PaaS
5、定制开发(要特别慎重,一个CTO能掌控的大概也就是5~10个项目版本)
总结一下,个性化需求应该分为两种,个性化的“功能需求”和个性对的“对接需求”。
针对功能需求,优先考虑是否为真需求,其次考虑利用提炼通用的“配置化能力”统一覆盖。不过鉴于之前有幸交付过Oracle等大型ERP系统,配置化能力过于强大也会带来“我做了10年Oracle顾问,却只用到了20%的Oracle原生能力”的困扰。
针对对接需求,当下看来,靠上述建议中的2、3集中解决确实是最好的方案。不过这两点当前笔者也在学习中,欢迎大家前来交流与探讨。
2、是否需要支持私有化?
交付形式上来分,SaaS产品可以分成公有云SaaS、私有云SaaS以及本地化部署的SaaS。如果选择了私有云SaaS以及本地化部署的服务模式,作为SaaS服务商则丧失了对所有软件进行统一优化、统一升级的产品迭代模式。对每家客户的交付成本先说,光是考虑到后期对多个版本运维产生的人力成本就会压垮本是“创业公司”的团队。既然是创业公司,建议初期不要轻易的涉足“私有化部署、本地化部署”。(当然经验充分、人力充足的团队这里完全没问题)
第四章、SaaS的关键指标
一直说SaaS就是专业玩指标概念的,细数下来,指标成百上千。这部分虽然重要,但是本文中不多说,之前在各类网站都看到了很多原创和转载的SaaS指标好文,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下《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有点意思的。
第五章、展望
TOB SaaS产品在基于“连接”的SaaS生态中,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与OP软件不同的价值。在这一点上,大厂的天然优势毋庸置疑。一方面,利用自身平台帮助SaaS公司快速地对接用户,对接合作伙伴,为其提供高速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落实自身在产业互联网中SaaS赛道的布局,最终以开放的姿态实现SaaS产品的共同发展。
本文中还有很多可以深入讨论和暂未涉及的内容,后续也会持续展开,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最后的最后,腾讯云安灯已经正式商业化。心动不如行动,快来撩五块钱的的。